2006年3月21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从跟进创新到引进创新再到自主创新
创新使娃哈哈始终笑哈哈
本报记者 陈晓青

 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源。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杭州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对此有自己的看法:娃哈哈从“跟进创新”、“引进创新”到“自主创新”,生动地说明了科技创新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。而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,更要运用法律,让法律成为企业的“保护神”。
  1987年,宗庆后带领两位退休教师,借款14万元,从办校办企业经销部起家,发展成为今天拥有1.8万余名员工、88.7亿元的总资产、产量排名世界第五的现代大型饮料企业。娃哈哈集团以年均增长88%的业绩,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典范。2005年,“娃哈哈”实现营业收入140.6亿元、利税21.7亿元,连续第八年饮料产量、销售收入、利税、利润、总资产在中国饮料业中排名第一。
  “没有自己的产品,企业的命运就无法掌握在自己手里。”创业之初,宗庆后就意识到这一点,开始原始创新。公司对杭州3000多名小学生开展调查,发现有近半学生因挑食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。宗庆后马上找到专家,根据中医食疗原理,开发出中国第一支儿童营养液。
  11年前,宗庆后在国外考察时发现,一种本为航天员开发的“太空水”很适合国内市场,便迅速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生产娃哈哈瓶装纯净水,受到消费者的青睐,成为响当当的“中国名牌产品”。
  “一个零部件,难倒一条生产线”,许多企业吃够了这种苦头。为了打破国外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垄断,1999年,“娃哈哈”投资8000多万元建立精密机械制造公司,对引进的国外先进设备、技术加以消化、吸收再创新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实现了模具、配件的基本国产化,而成本只需进口的1/5。
  多年来,“娃哈哈”坚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相结合,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。他们每年从销售额中提取3%作为科研投入,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、创新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。科研大投入的结果是,“娃哈哈”每年新产品的销售贡献率保持在30%以上。从儿童营养液开始,“娃哈哈”先后开发的上百个新产品中,多个获得“国家级新产品”、浙江省科技进步奖、杭州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等称号。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,为“娃哈哈”赢得了2005年“中国十大自主创新品牌”的称号。
  “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,法律要成为保护神”。宗庆后始终抱有这样的观点。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如果法制不健全,市场秩序不完善,那么创新成果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仿冒、侵权,长此以往,企业都不愿意在投资进行创新。因此,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,加大执法力度,是保证科技创新成果不被侵犯、鼓励企业进行持续创新的重要保证。”宗庆后呼吁,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,让技术创新者获益,使侵权者受到应有的制裁。